标题:乡村语境
作者:流浪的水手
时间:10/1 09:59
上移开,努力“向内、向下看”。曹锦清把田野
调查中获得的“社会事实”放置到历史长时间段内加以比较,从历史的相似性中启动更深层的理解。
读《黄河边的中国》一书,我们会惊愕于种种虚假和伪饰,曹锦清的清醒来自他的“入场”。
他的“第一手资料”不是那些打上乡村社会烙印的种种文本,也不是基层干部添枝加叶的渲染和吹
嘘,不是农民瞻前顾后、欲言还休的吞吐之辞。真实来自身心的下移,更是理性过滤的结果。把民
间声音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资源,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。曹锦清慨叹:“一个始终关切着民族命运与
前途的学者,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调查,竟像窃取国家一级机密的外国特务似的。
每念及此,不觉黯然伤神!“在乡村语境里面,真实从来都不是浮现在表层的。梁漱溟先生曾
经写过一篇文章《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》,提出要”问出一个很真切的心来“,”我们应当真
的像和尚一样感到孤独,常常念着众生,常常念着一件事,常常像要解决一个很急切的问题似的
“。曹锦清就是一个真诚的追问者,真切的追问是建立在悉心倾听的基础之上的,在调查现场里面,
学者以非官方的私人身份去获取农民的认同,即使是在享有盛誉的的南街、竹林等作为先进典型 ..
下页 上页
回复本帖|发新话题
<<下一主题
>>上一主题
返回版块